详细介绍:
随着云原生架构开始落地实践,应用架构开始从单体系统逐步转变为微服务,容器管理平台被越来越多企业接受,三方组件也逐渐演变成云服务。
随着云原生架构开始落地实践,应用架构开始从单体系统逐步转变为微服务,容器管理平台被越来越多企业接受,三方组件也逐渐演变成云服务。可以看到,可观测能力成为云原生的基础设施。整个可观测能力从单纯的运维态开始向测试开发态演进。可观测的目的也从支撑业务正常运行进一步扩展到加速业务创新,让业务快速迭代起来。
6 月 22 日,由中国信通院作为指导单位,阿里云、Grafana Labs 联合举办,云原生应用平台、天池平台主办的首届阿里云可观测技术峰会完美落幕。阿里云智能云原生应用平台负责人丁宇正式发布阿里云可观测套件(Alibaba Cloud Observability Suite,ACOS),让可观测数据价值真正做到不止于观测。
与此同时,本次峰会围绕「可观测与开源」主题,邀请友邦人寿、爱福路 F6 企业一线负责人、Grafana、Prometheus 项目大咖,为听众呈现丰富且具备实践参考意义的精彩分享与讨论。
作为国内首批大规模践行微服务架构与 DevOps 的先行者,阿里云认为作为向下连接基础设施,向上承载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,应用是云原生时代的最佳观测视角,并具备着以下趋势:
可观测以应用为中心,通过将日志、链路、指标、事件等各种可观测数据源进行关联、分析,更加快速、直接地找出根因。并提供一个可观测界面,让用户可以灵活自由的在这些可观测数据中进行探索与分析。与此同时,可观测能力与云服务打通,即时强化应用的弹性扩缩容、高可用等能力,在发现问题时能够更加快地解决相关问题,恢复应用服务。企业对于运维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被动发现问题,而是更及时、主动、准确地发现问题与洞察原因,为事前预防、事中处理、事后复盘提供决策依据。与此同时,应用相关的可观测数据类型不断丰富,指标、日志、事件、链路相互连接,其背后的业务价值不断释放。
随着 Kubernetes 等云原生技术引领研发、运维研发模式变革:Day0&Day1 追逐效率,引发 Day2 复杂度大幅提升。企业 IT 架构全栈上云催生统一监控诉求,分布式云进一步加剧复杂度。可观测成为降低分布式熵增的唯一手段,应用成为云原生可观测最佳视角。全面云化,可观测技术再次成为主角
可观测开源、商业化项目不断涌现,国内可观测市场心智逐步形成,Prometheus、Grafana、Opentelemetry 等可观测标准也逐渐形成。SRE/DevSecOps/BizOps/FinOps/ChatOps 新范式出现,可观测能力成为多重角色的共同关注点。
不止于大促保障与日常轮值,如何围绕自身实际业务需求,打造符合业务需求的可观测能力,保障业务连续性成为众多 SRE 团队的业务挑战。
阿里云于 6 月 22 日正式发布阿里云可观测套件(Alibaba Cloud Observability Suite,ACOS)。阿里云可观测套件围绕 Prometheus 服务、Grafana 服务和链路追踪服务,形成指标存储分析、链路存储分析、异构构数据源集成的可观测数据层,同时通过标准的 PromQL 和 SQL,提供数据大盘展示,告警和数据探索能力。为 IT 成本管理、企业风险治理、智能运维、业务连续性保障等不同场景赋予数据价值,让可观测数据真正做到不止于观测。
与众多第三方服务或开源自建方案不同,阿里云可观测套件实现多层次连接,全面打破数据孤岛,挖掘数据背后的业务价值。
与应用实时监控服务 ARMS 的应用层监控(APM)、前端体验监控(RUM)、基于 eBPF 技术的 K8s 监控、云监控等阿里云自研可观测产品双向连接,将可观测数据与分析能力以开放标准(PromQL)、统一开放界面(Grafana)的形式提供给用户,便于用户的再集成与二次加工。ARMS 也全面支持 OpenTelemetry SDK 进行自定义埋点的增强。
统一诸如日志服务 SLS、Elasticsearch 服务等可观测数据存储,以及散落在异构数据存储设施中(如 Clickhouse、Lindorm、RDS)的可观测数据,实现可观测数据源管理与异构数据间无缝探索。
阿里云所有应用管控(EDAS、SAE、ACK、FC 等)与中间件产品全面拥抱开源可观测标准,并与可观测套件进行连接。目前,已有超过 50 款阿里云云服务通过 Prometheus 标准进行观测。
阿里云作为国内可观测领域的引领者,不试图用一站式产品或方案去解决所有问题。阿里云积极拥抱开源生态,提供 Prometheus 监控服务、Grafana 服务、兼容 OpenTelemetry、Skywalking 等主流开源协议的链路追踪服务,共同形成新一代阿里云可观测套件。使用标准化技术向下连接存量、碎片化可观测数据,向上帮助客户形成自己独有、无厂商锁定的可观测解决方案,实现真正的客户成功。
在拥抱开源标准的同时,我们积极反哺可观测开源社区。Java 诊断开源工具 Arthas 已成为可观测领域最受欢迎开源工具之一,自研高性能可观测数据采集器 iLogtail 也在众多开发者的努力下,逐渐成为世界一流的开源可观测数据采集器。
为了提供更丰富、优质、低门槛的可观测服务与能力,阿里云大力发展生态伙伴。自 2017 年与 Elastic 公司合作,合力打造标准、可靠、低成本全观测场景存储及分析产品 Elasticsearch。过去一年,阿里云与 Grafana Labs、博睿数据、谐云、袋鼠云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,与阿里云自研可观测体系无缝集成,把引领业界标准的优秀产品与技术服务带给阿里云的海量客户。
阿里云可观测凭借其完备产品能力与良好的生态集成能力,以及出色的成本优势,收获了国内外行业机构的高度认可。阿里云应用实时监控服务 ARMS 在今年获得中国信通院首批可观测产品先进级认证。同时,阿里云连续两年进入 Gartner APM 与可观测魔力象限,今年更是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厂商。
万物皆云的时代,可观测性让云计算更易用高效,也将可观测数据的业务价值最大程度释放。「观测力」已成为每个 IT 人的必备核心竞争力。不止于观测,可观测帮助企业分析、洞察并实现高质量的决策与业务创新。而阿里云将不断推动可观测技术演进与落地实践,帮助企业真正实现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与创新。
公司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51 D·Park正东集团院内 C8座105室 极客公园